
準備結婚的新人常常有一個疑問,就是婚攝為什麼那麼貴?不就是按按快門就好了嗎?
我們暫且不用攝影專業的角度去分析,而是用婚禮攝影師成本來看一下婚攝這工作的成本到底是不是只是按按快門的成本而已。
把成本分門別類細分成這些項目:
時間:接案前溝通, 聯絡時間, 接案當天移動, 拍攝時間, 接案後備份, 後製, 製作成品等工作時間
器材:相機, 鏡頭, 閃光燈, 燈架, 防潮箱, 電腦主機, 螢幕, 校色器, 硬碟, 印表機, 記憶卡, 軟體等周邊
人力:自己, 助理, 美編, 行政等人力
折舊:器材, 身體健康折舊
維修:器材維修保養成本
行銷:刊登廣告, 抽佣, 參展費用, 協會認證年費
網路:網站空間, 網域名稱租金, 相簿空間
成品:隨身碟, 光碟片, 包裝盒, 照片沖洗, 相本, MV製作, 郵資
交通:拍攝當天移動交通費
進修:上課學費, 書籍, 看展
保險稅金:勞保, 健保, 稅金
寫這篇文章的用意是希望新人更了解婚攝除了當天拍照的成本外,還有很多有形無形的成本考量,
若你們喜歡的婚攝是用心在他的專業上的,希望可以尊重攝影師的價格,
不要覺得你的全職攝影師現實或小氣,因為當他們在煩惱怎樣用相機撐起一個家的時候,是你們看不到的。
因為你們的支持,攝影師們也會更用心為你們拍攝,創造更高的價值^^